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

電動車蓬勃發展,相關領域具增長潛力

貝萊德位於美國,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全球26個國家中設立了74個辦事處,客戶遍及60個國家。主要提供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與財務諮詢服務,管理86,700億美金。

貝萊德近年因應電動車市場的蓬勃發展,推出了「貝萊德新世代交通基金」,本基金最近一年升了120.94%,成績亮麗。它也是香港證監會管理綠色基金和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基金。

基金投資主題為低碳/電動汽車、自動駕駛、互聯交通。主要集中投資於電動汽車相關的機遇,因為這是最具增長潛力的領域。現時電動汽車進入高增長時代: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量是1,700萬部。預計204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5,490 萬部。復合年增長率(CAGR)將為+18.9%,電動汽車供應鏈中某些公司的增長率更高。

基金投資涵蓋電動汽車整個供應鏈:原材料、組件與系統、科技、基礎設施。例如動力系統(動力系統是驅動車輛的核心)、感測器/感應器(安全系統和自動駕駛程式的「眼睛」)、運算能力(匯聚傳感器數據並向車輛的各個組件提供實時反饋)。

以下是其中基金持有的公司:

科技公司: 英飛凌科技(Infineon)︰創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主力提供半導體和系統解決方案,佔據汽車半導體市場份額的首5位。

組件與系統: 三星SDI(Samsung SDI)︰創立於1970年,總部在南韓。主要業務為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等可充電電池及電子材料之研發、製造與銷售。公司為全球第二大鋰電池製造商。目前,三星SDI 是 BMW、飛雅特、Lucid Motors 等知名汽車公司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提供商,代表車型為BMW i3 和飛雅特500e。在動力電池領域,三星SDI 市佔率近年保持在4.5% 左右,位居全球第四。

2021年3月30日星期二

美國上市公司除牌法案對中概股的影響


上星期,美國證監會宣佈,針對在上市公司除牌法案展開眾咨詢程序。

去年12月,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外國控股公司問外國控股公司問外國控股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上星期三美國證監會(SECSEC)通過「臨時最終修正案」,要求公司向監管機構證明,它們不是外國政府實體所擁有或控制的,且要求披露審計安排和政府影響力。

受消息所打撃,不少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在上星期錄得明顯的下跌(-2.8%至-27%)。

中概股是指在海外註冊和上市,但最大控股權(通常為30%以上)或實際控制人隸屬於中國內地的民營企業或個人公司。

若美國政府認真執行相關的法案,約有200多隻有多少中概股會受到影響。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即使願意、也未必能滿足美國相關法案的要求,因為中國政府一直以「國家機密」由限制境內企業審計工作底稿流出外國。

法案對中概股的影響區分成三個層次。

一、現時已有第二上市地的中概股:投資者仍可在第二上市地如常買賣股份。不會對這些公司的日常營運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企業的知名度則可能減弱。

二、可能會影響企業的集資力。香港絕對可以替代美國,成為它們的集資平台。

三、相信最受影響的,是不符合在第二地交易所掛牌要求的公司。一但它們被美國除牌,投資者將有可能無法賣出股份。

現時,港交所對申請以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的要求主要有兩個︰

一、合資格發行人必須已在交易所上市並且於至少兩個完整會計年度期間保持良好合規紀錄

二、上市時的市值至少400億港元;或上市時的市值至少100億港元、及最近一個經審計會年度的收益至少10億港元

現時,約20-40隻中概股符合回歸香港作第二上市的資格。

不過,事件反映中美關係不能在短期內大幅改善。

一來,中美衝突是國力持續增強必然招來的問題;所以,拜登成為新一任總統也不代表中美關係會重大改善。

二來,在拜登上任初期,任何對中國政策放寬的舉動,都有可能被視為向中國示弱,這有可能影響拜登的民望、影響施政,甚至民主黨在下次國會選舉中的勝算。

2021年3月23日星期二

新興市場已開始受通脹、息魔所攻擊?

雖然美歐加息仍遙無期,但部分新興市場在近日已開始加息。包括俄羅斯,巴西,土耳其。

俄羅斯

  • 上星期五,俄羅斯央行調指標利率0.25% 至 4.5% ,市場原預期指標利率將維持不變。
  • 俄羅斯央行表示,隨著經濟回復的信心加強通脹壓力及風險亦上升,因此將進行利率正常化。央行還表示,可能在未來再加息,並透露中性利率將介乎5% 至6%。
  • 俄羅斯消費物價指數近日已上升至6% ,是 2016 年以來最高的水平。
  • 俄羅斯盧布:相對其他新興市場,暫時未有貨幣貶值的壓力出現。

巴西

  • 上星期三,巴西央行宣佈自2015 年以來首次加息,幅度達0.75 %,令指標利率由2%的紀錄低位調高至2.75% 。
  • 巴西央行長還暗示在下次議息會議 (5月份)時很可能會再加息0.75 %,令指標利率進一步升至3.5%。
  • 巴西央行在聲明中提到,迅速調整利率是為了降低通脹未能達標的風險並維持通脹預期受控。
  • 不過,因為近日美國長債息率大幅上升令部分投資者轉向追捧美元、並從高風險的新興市場撤走金,拖累巴西貨幣雷亞爾兌美元在過去 3個月貶值近10 %。
  • 巴西消費物價指數︰近日已上升至超過 5% ,是 2017 年以來最高的水平。

土耳其  

  • 上星期四,於去年 11 月份時已大幅調高指標利率,土耳其央行又再宣佈加息 2% ,加息主要是受到油價不斷上升及貨幣里拉持續弱勢。
  • 土耳其央行指標利率已達 10.75%。
  • 土耳其物價指數:雖然土耳其已習慣高通脹,但近日已上升至 15%。已處於一個令人不安的水平。
  • 土耳其里拉︰近日再次出現明顯的貶值壓力,幅度曾超過10%。

雖然大部分新興國家央行的目標利率仍遠低於過去幾年的高位,但加息(尤其是大幅加息)始終不利於經濟復甦,甚至有可能為金融市場帶來動盪的風險,但資金近日仍維持入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股指數:自2月中起錄得明顯的回調(已跌約 8%)。

新興市場債指數︰年初至今錄得約3% 的跌幅。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

環球債息升勢未止?

上星期,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繼續維持在疫情後高位,再次升穿1.6%。

債息上升受到以下三個因素所影響:

一、市場對經濟在今年加快復甦感樂觀,資金加快由債市流向其他風險較高的資產市場

二、市場對通脹預期持續升溫,自然要求債券有更高的息率,以抵銷通脹對購買力的蠶食

三、預期美國政府在今年的財赤仍然巨大,市場擔心未必有足夠需求去吸納

上星期,美國債拍賣,認購情況維持一般。投標倍數為2.38倍。上期四,美國財政部拍賣240億美元三十年期國債,投標倍數為2.28,但仍低於最近6次拍賣的平均水平2.33倍。

今年首兩個月,美國政府財赤已達4,700 億美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6%。

上星期,雖然科技股指數從低位錄得反彈,但表現繼續波動,因為債息上升這不利因素,暫時還未有得到舒緩。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上星期在低位錄得反彈,上星期升 3%。    

國債孳息率上升非美國唯一,各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自年初以上都上升了:

  • 德國:-0.3%
  • 法國:-0.06%
  • 意大利: 0.62%(升幅最輕微)
  • 西班牙:0.32%
  • 澳洲:1.7%
  • 紐西蘭:1.7%
  • 南韓: 2.07%
  • 新加坡:1.51%

債息上升有部分原因是來自對經濟復甦的信心、亦來自對通脹上升的預期。而如果通脹真的如預期般大幅上升,企業應可受惠於價格上升而帶來更好的收入和盈利增長(以抵銷債息上升對股市估值所帶來的壓力)

但是,債息上升會為經濟增長帶來受壓,這不能不防。

各國政府壓制債息的行動:

上星期四,歐洲央行宣布維持目標利率不變,疫情緊急買債計劃(PEPP)保持1.85萬億歐元的總購債規模不變。但自下季度起,歐洲央行買債進度將會提速。歐央行行長拉加德表明,加快買債未有設定具體目標,惟據報會遠高於2月份的600億歐元。

歐洲央行宣佈加速買債後,歐元區國債息率有所回落,但回落的幅度未算太明顯。

市場認為歐洲央行加快買債對壓制債息上升有幫助,但最終效用還有待觀察,因為:

一、歐洲央行並沒有向外公佈加快買債的幅度有多少?令市場需要時間觀察歐洲央行對壓制債息上升的決心到底有多大?

二、歐洲央行只宣佈加快買債,但沒有上調總買債金額,市場擔心歐洲央行加快買債,只會令買債計劃更早完結,未能對債息真的起到長期壓制的作用。

面對近日大幅上升的國債孳息率,除了歐洲央行有所行動外,澳洲及南韓央行在上月底更已率先出招,澳洲央行將購入30億澳元國債,南韓央行亦計劃上半年買進最多62億美元政府債券。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

內需推動中國小型企業,營商活躍盈利高

銘基亞洲的總部位於美國三藩市,專注投資亞洲,超過20年投資亞洲的經驗,管理超過284億美金的資產,150位員工中,有71%懂得說亞洲的語言。客戶來自全球的機構投資者、家族辦公室、私人銀行專才及高淨值的投資者。她為我們帶來中國小型企業的市場資訊。

為什麼投資於中國小型公司呢?

1. 中小型公司不受外圍貿易及政治因素影響,主要受內需推動,中國GDP的60%是來自中小企。

2. 很多良好管理及低估值的中國小型公司未被基金經理發掘。59%的中國上市公司未被任何第三方研究員研究。

3. 與其他中國,亞洲和新興市場基準相比,活躍的股份較多。如:多達27%的中國小型公司為科技及健康護理公司,「MSCI中國指數」中同類公司只有約11%,可選擇性較多。

4. 開放給外國投資者購買的中小企股票,由2007年的1937間升至2020年的5018間。

5. 中國小型公司盈利為20%,P/E只有9.9倍。而美國中小企盈利為9%,但P/E為20.2倍。

為什麼投資於銘基亞洲基金 - 中國小型企業基金呢?

1. 選擇側重於業務運營、管理和業務質量、增長的可持續性、良好公司治理。

2. 選擇最好的1%具競爭的、創新的、比大企業更有效率的公司。

3. 投資組合只有40-60間公司,主要投資於科技、工業、健康護理的行業。

4. 投資的66%小型公司有正現金流。

5. 過去8年,每年回報平均16.41%。

6. 於2017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經歷市場下跌時,基金下跌2.61%,優於指數MSCI小型企業的下跌4.88%。

以下介紹基金持有的部分公司︰

1. SITC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 Ltd. 海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業務在全球經營,領域涉及貨櫃班輪運輸、貨運代理、報關報驗、船舶代理、船舶經紀、船舶管理、卡車、拼箱。

2. Weimob微盟集團︰是中國領軍的中小企業雲端商業及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利用雲端技術提供商業、營銷、銷售的支援,協助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3. Flat Glass Group Co., Ltd. 福萊特玻璃︰業務在全球經營研發、製造、加工和銷售各類玻璃產品,如太陽能玻璃。

4. Silergy Corp 矽力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矽力杰半導體技術(杭州)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源管理 IC 之研發、設計與銷售業務,屬於全球少數能生產小封裝、高壓大電流之IC設計公司。其美國子公司 Silergy Technology ,主要業務是蒐集市場先進技術。


2021年3月8日星期一

為甚麼科技股最為受壓?


一些在上年被市場大幅熱炒的科技股在近日出現大幅的回落,其大部分下跌均應該和業績無太大關係,如TESLA和SQUARE。

它們的共通點:它們的估值都是處於非常高的水平:

  • TESLA 現時歷史市盈率為820倍、預測市盈率為 135倍
  • SQUARE 現時歷史市盈率為3100倍、預測市盈率為162倍

而且,它們的股價在上年都錄得巨大的升幅:

  • TESLA股價在上年上升了7.4倍
  • SQUARE則是2.4倍

有些人提出,是因為債息上升,令借貸成本上升,令槓桿比率相對較高的科技股帶來更大的財務負擔,因而令其股價下跌。

對於這個說法,我們最多只能同意一半。現今成熟的科技公司,如蘋果、亞馬遜、谷歌等,它們不但沒有大量的欠債,甚至持有大量的現金。債息上升根本不會對它們帶來負面影響。至於那些新發展、未有盈利的公司,雖然它們需要持續燒錢去支持公司營運,但它們的資金來源大多是來自私人市場集資,並非借貸。

觀察納指歷史和預測市盈率,納指的歷史和預測市盈率仍比過去最高點高超過20%。要使市盈利下降有兩個條件:一、盈利上升、最好比市場預期的更高;二、股價回落。

經過過去一年的股價大幅上升後,不少科技股有過高的估值(甚至沒有明顯盈利能力的公司,亦是如此), 所以當近日債息大幅上升時,估值重估使這些科技股股價下調。

所以,科技股受壓的更合理原因是,由於債息上升,引發對全體股票重新估值。過去估值過高的科技股就受到了下調的壓力。



2021年3月3日星期三

亞洲市場受惠結構性增長 經濟增長潛力持久


安聯投資為全球不同客戶提供服務,包括各類型退休基金,跨國大型企業,慈善基金,家族,個別客戶以及財務顧問等,管理5,820億歐元資產,擁有700多個投資專家。最近為我們帶來安聯東方入息基金的資訊。本基金表現亮麗,年初至今上升了47.68%。

為何投資於安聯東方入息基金?

1.      亞洲市場可受惠於結構性增長

過往亞洲的增長由低成本製造業及高水平的出口所帶動, 而未來將由國內需求推動,動力來自年輕富裕人口以及新科技應用。

另外覆蓋亞洲股票市場(特別是較小型的公司)的研究相對較少,主動選股可帶來投資機會增加價值。安聯認為亞洲企業可受惠於持久的經濟增長潛力。

2.      靈活投資策略

基金以自下而上的基本因素為選股基礎,在亞太地區(包括日本市場)建立集中的投資組合,涵蓋約55至75隻高確信度股票,靈活地投資於定息收益及/或現金。

3.      持續的長期表現

自2003年11月3日成立以來,基金的A類(美元)收息股份錄得471.12%的回報,跑贏基準MSCI綜合亞太區淨回報指數 ,後者同期僅錄得255.21%的回報。

投資風格並不受基準限制,覆蓋所有市值的投資方式得以顯著配置於中小型企業。

4.      經驗豐富且人脈廣闊的投資團隊

在過去15年多,基金由同一位基金經理管理,該基金經理擁有30多年經驗,加上區域、國家、行業分析師及風險管理團隊在背後支援。 基金經理亦得到Grassroots® Research專有研究團隊支持,它擁有超過350名市場研究人員和記者,進行特定研究,使投資團隊能較市場獲得更快、更準確的資訊。

以下介紹幾隻基金持有的公司股票︰

1.    MAINFREIGHT LTD︰1978年於新西蘭開始營運的環球物流供應商,有26個全球網絡國家、282個全球分站,提供倉庫管理、國際及國內貨運代理服務。

2.    LASERTEC CORP:成立於1960年,是日本從事各種檢查及量測設備開發製造商,主要產品為半導體(晶圓/光罩)與LCD檢測機台為主,並提供太陽能電池相關設備與印刷電路板安裝檢測設備,以及共聚焦雷射掃描顯微鏡等。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為極紫外光 (EUV) 晶片製造方式,提供測試機具的廠商。

3.    ALCHIP TECHNOLOGIES LTD:於 2003 年所創辦,總部設於台北。提供系統公司高複雜度、高產量 SoC 設計及量產服務。產品的應用市場包含 AI 人工智慧、HPC高效能運算、娛樂機台、手機及其他消費性電子 IC 產品。成立以來,已完成眾多高階製程 (16奈米以下) 及高複雜度SoC設計的成功案例。

4. ASMEDIA TECHNOLOGY INC:於2004年成立,是華碩旗下的一家積體電路設計公司。它主要負責設計USB、PCI Express和SATA控制器等產品。除X570晶片組外,還設計所有用於AMD Zen微架構處理器的AM4晶片組。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

匯豐派息政策令人失望,股價升幅轉眼跌走


上星期,匯豐公佈業績並宣佈恢復派息,但前景仍維持一般。

匯豐上年第四季度業績,經調整除稅前利潤為22億美元,按年下跌50%。

經調整利潤下跌,主要是由於

  • 受環球低息環境所影響,淨利息收入由2019年第四季的76.5億、下跌至2020年第四季的66.1億。
  • 受信貸撥備持續高企所影響,2020年第四季的列賬基準預期信貸損失為12億美元,按年上升60%。

雖然恢復派息,但派息政策令市場感到失望。

  • 派息金額為15美仙,比市場預期為多。
  • 不過,在2021年內將不會按季度派息,只會於8月公佈中期業績時,考慮是否派一次股息。
  • 將於2022年2月公佈2021年全年業績或之前進行檢討,決定是否恢復按季派息。
  • 宣佈派息的金額將維持在每季盈利的50-60%左右。      

不過,不管匯豐是否恢復派息、或派息有多少,匯豐的前景仍然維持不吸引,因為:

  • 歐美業務仍然不振,匯豐的業績將繼續不佳(尤其是歐洲業務,相信壞帳不佳的情況將持續一段時間)
  • 缺乏明顯的增長方向或動力(因為匯豐的規模並不小,而且投行業務並不強,令其要大幅增長,並不容易。重返亞洲市場只有大方向,管理層並未有交出任何令投資者信服的具體增長方案)

所以,在業績公佈後不久,匯豐股價曾出現一輪短暫的急升,但及後升幅已消失得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