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5日星期一

健康護理行業抗跌能力高

最近市場波動及經濟受壓,健康護理業表現出高防守力的特性。投資者可以考慮在投資組合配置健康護理板塊,減低波動性。

為什麼投資在健康護理行業?

1. 醫學創新加快︰2017-2021年比2007-2011年批准的新藥數量增幅113%。


2. 印度和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隨著這些國家的中產群體擴大,健康護理的需求將會增加。

3.人口老化︰平均而言,65歲以上長者的健康護理開支呈3倍增長。到2050年,全世界每6人當中,就會有1人年齡超過65歲(16%),導致健康護理開支增加。

4. 生物科技創新速度加快以應對迫切的醫療需要。新式醫療裝置有助協調連續式血糖監測和胰島素泵的運用,為糖尿病患者提供革命性的病情控制方法。

5. 防守性︰健康護理行業於跌市期間表現較佳,波動性較低。MSCI世界健康護理指數的下跌防禦比率平均為MSCI世界指數的54%。


6. 健康護理的歷史估值(未來1年預測市盈率)平均為18.1x,現時為14.9x。

今日為大家介紹駿利亨德森環球生命科技基金,經驗豐富和專業的投資團隊合共超過125年投資健康護理業經驗,基本面研究、財務模型及估值挑選健康護理股。基金分散投資於健康護理業中不同分類行業︰製藥、生物科技、裝置及醫療科技及健康護理服務。最近5年累積升幅67.07%。

2022年10月17日星期一

印度股市發光發亮

年初至今,印度為下跌最少的市場,只有0.57%的跌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印度今年的實際GDP增長為7.4%,成為帶動亞洲2022年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以下為大家分析利好印度股市的因素。


1. 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5.1,排名名列全球前3位。


2. 國内資金於2022年持續流入印度股市,2022年6月,該國的股票交易額達到1,230億美元。


3. 電子製造業受政策扶持︰政府繼續積極支持企業落實「在印度製造」的決心。可受惠於全球供應鏈的多元化,並或有助化學、工業機械、製藥和汽車等行業的資本支出復甦。


4. 印度製藥業在全球地位舉定輕重︰全球產量最多的疫苗生產商為印度血清研究所。英國藥廠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開發的疫苗在印度製造。印度同時為全球最大的仿製藥供應國家,佔全球供應量的20% 以上;印度亦為全球第三大藥物原材料供應商。


雖然原油價格對印度市場影響,但其他宏觀經濟數字表現良好,原油價格對市場的影響將會大大減低。

今日為大家帶來柏瑞印度股票基金,即使於加息/高息環境持續下,表現依然優越並力壓MSCI印度指數。MSCI印度指數於2010-2014年升了14.45% ,此基金升了43.29%。此基金的7人投資團隊扎根印度,支援基金經理之投資決策,投資於約70隻股票,不受基準限制以捕捉不同市值股票的投資機遇。

2022年9月13日星期二

極端氣候帶來的機遇

今年來,極端氣候導致全球各地熱浪肆虐,中國六月中以來,北方多省出現攝氏35-40度高溫,印度五月多個地方氣溫逼近攝氏50度;歐美也提前迎來熱浪。氣候變化實在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因而氣候變化主題在近年備受關注,投資者如何部署?


首先介紹以下與「氣候變化」相關的三大可持續能源主題

1. 潔净運輸︰電動汽車(EV)製造商、相關供應商及傳統內燃機汽車減排設備供應商。

2. 潔净能源︰清潔公用事業及可再生能源科技。

3. 能源效率︰隔熱智慧建築。

為什麼可持續能源值得投資呢?

1. 各國政府積極推出再生能源轉型政策︰根據《巴黎協定》的維持1.5℃或2℃的全球溫度升幅目標及實現零排放目標,由2020年至2050年間,全球於能源供應的投資將增加達60萬億美元,意味因應改善氣候變化的行業主題發展空間仍大。例如美國總統8月16日簽署《通脹削減法案》法案,將投入4,300億美元用於氣候、清潔能源以及醫療保健領域,同時致力於在未來10年內創造約7,4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2. 市場一直低估綠色科技及相關技術進步

過去十年,風力與太陽能在全球蓬勃發展,已逐漸使成本下降,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資料顯示,估計2021年太陽能發電成本降至每兆瓦時(MWh)45美元,遠低於2010年的381美元,風力發電的成本則由89美元降至48美元。


3. 俄烏戰爭使歐洲對能源依賴性備受關注。俄羅斯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原油及煤炭供應國,歐盟委員會的目標是在2022年底將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減少三分之二,並在2030年之前完全擺脫對所有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加快能源轉型。


以下為大家介紹貝萊德可持續能源基金,投資於全球各地可持續能源公司的股本證券。可持續能源公司指從事另類能源及能源科技的公司,包括再生能源科技;再生能源發展商;另類燃料;能源效益;輔助能源及基礎建設,過去10年累積回報為142.3%。以下為其中一個持股例子︰提供實際綠色建築方案的公司Kingspan︰製造建築用優質保溫產品的市場領導者。 其中K11 MUSEA就有運用此公司的節能技術。

2022年8月5日星期五

澳洲收入稅高達45%!點樣交少D稅?

澳洲政府近日正式公布「避風港」新政策,降低香港人申請永久居留的門檻。一旦成為澳洲稅務居民,便可就全球收入繳納高達45%的個人所得稅。澳洲和香港沒有豁免雙重徵稅協定,因此,香港的收入或被雙重徵稅。有意移民澳洲的朋友,是否擔心交完稅後,收入所剩無幾呢? 以下會為大家介紹如何利用不同保險減輕在澳洲的稅務負擔。


首先澳洲稅務有兩大類︰
1. 澳洲個人收入稅 (Income Tax)︰為累進制,最高稅階為45%。
2. 資本增值稅 Capital Gain Tax (CGT)︰沒有獨立稅率,加入總收入一併計稅。計算時可減資本損失。資產被持有時間達12個月或以上,賣出時資本增值應稅金額有50%減免。

例子︰澳洲稅務居民年收入共180萬港元,應付稅為633,996港元,實質稅率為35%。而在香港則只需要交265,560港元稅,實質稅率為14.8%。 


可善用香港保險,財富增值,稅務豁免

香港人非常喜歡的金融資產,如股票、基金、債券,被持有時間達12個月或以上,賣出時仍有50%資本收益需要徵稅。 如你不想投資回報因稅收大打折扣,不防考慮購買儲蓄分紅保險,複利滾存的紅利,不必馬上課稅,你的財富可不斷增值。而且只要生效達8年以上,提取保單收益時 (當作收入一種,合併至個人收入稅計算),徵稅時會有折扣。生效10年以上,所有收益都豁免徵稅。


利用人壽保險對沖家庭財富傳承的稅項

澳洲沒有遺產稅或贈予稅,但在大部份情況下,受贈人在出售遺產或贈禮時,以繼承財產的購入價作為「底價 Cost Base」,就盈利繳稅資產增值稅。常見應對方法為購買定期 / 終身人壽保險,如父母生前買了人壽保險,他們去世後,子女可得到一筆身故賠償,子女在出售繼承的財產時,可利用此筆賠償繳交資產增值稅。

澳洲居民持有不同資產比較

1. 股票及基金:資產持有12月以上,資本增值應稅金額有50%減免。但此類資產波動性大,一年內可能需要賣出。


2. 持有保單:保單所有盈利都是免稅滾存。第10年後所有提取或收益都是免稅。


你想移民澳洲,遇到什麼交稅問題,想找方法解決,快pm我查詢啦。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

2022年8月3日星期三

移民英國慳稅攻略


最近不少人想移民到英美加等國。今日想和大家介紹如何用現有的金融工具,減少在英國的稅務問題。根據英國稅例,在英國一個納稅年度內居住超過183日,即會成為英國稅務居民,在英國和海外的收入及資產增值都需要徵稅。移民前資產處理不當,將影響移民後的生活質素及為下一代帶來不必要的稅務負擔。


英國的稅收主要分三大類︰

1. 入息稅(Income Tax),稅率最高為45%。

2. 資產增值稅(Capital Gain Tax),最高可達資產增值部分的28%。

3. 遺產稅(Inheritance Tax),離世前7年內的饋贈(Gift)亦當作遺產,稅率可以高達40%。


利用保單延後繳稅,讓資產增值

面對全球徵稅,在香港原有的投資方式,比如買樓收租、股票、基金投資等,在英國繳交資產增值稅後回報大打折扣。但善用香港保險公司繕發的儲蓄人壽保單可有效延稅及節稅。

1. 在保單內滾存的紅利,一般來說,不必馬上課稅,可以將收稅延後,安心等增值。

2. 善用「5% Rule」,提取本金,延後繳稅。就是在每個保單年度內,如果提取已繳交保費的5%或以下,不會產生應課稅收益(Chargeable Event Gains)。這5%的年度津貼(Annual Allowance)還可以撥入下年度計算,即在第二個保單年度,最多可以提取10%,而不必為此課稅。直到提取總額達到100%本金後才需要課稅。

3. 將稅延後的意義︰當你退休,提取保單現金價值來支持生活,提取時即使視為收入,但因沒有工作收入,加上個人免稅額,稅階較低,自然少交稅。另外不少保單可不斷轉換受保人,讓保單一直延續下去,應繳稅款便可以一直延後,令財富有大量時間增值。

4. 並非全部保單的收益都需要繳交入息稅。英國稅局會根據時間分攤減少原則(Time Apportioned Reduction)來計算入息稅。即是按成為英國稅務居民後的時間比例,計算收入。以下為例子︰

計算英國徵稅的收益:
如你退了一張生效 10 年的保單, 收益100萬,
這10年之中,只有4年是英國居民。
計算收益比例 : 100萬收益 x (4 /10)= 40萬

但非自住物業、股票、基金等,出售時需要徵資產增值稅,是計算最初買入資產價格 (底價Base Price) 與賣出價格的盈利。


5. 以下為善用了「5% Rule」節稅的例子

- 如夫婦2人投保100萬,可分4張保單,每張保單保費為25萬,每年提取每張保單的保費的5%,共20年不用交稅。

- 或20年後可一次提取 100萬免稅。

- 已提取保費100%後,夫婦可各持有1張保單,其餘2張轉給成年子女,增加免稅額並每年提取。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移民規劃時諮詢會計師或pm我提供專業意見。

2022年7月28日星期四

環保大趨勢下,電動車成投資市場亮點

香港政府目標2050年前淘汰所有燃油車,以配合碳中和目標。如果你看好電動車未來發展,不妨考慮投資電動車相關供應鏈。



為什麼投資動電車?

1. 2021年,超過 1,650 萬輛電動汽車上路行駛,三年內增長了兩倍。調研機搆Canalys稱,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比2020年增長109%至650萬輛。

2. 預測增長強勁︰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預測2021-2040 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12.1%。

3. 供應鏈各環節的增長機會︰汽車驅動系統:全球鋰需求預測複合年增長率18.3%。交通效益:充電連接器2021年數量為1,800,000。


4. 電池成本下降,推低電動汽車成本:2010-2020年鋰離子電池組價格下跌89%。


5. 全球政府繼續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如德國到 2035 年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英國則說,到 2028 年,一半新車應該是電動的。

為什麼投資貝萊德新世代交通基金?

今天,基金主要集中投資於電動汽車相關的機遇,涵蓋電動汽車整個供應鏈︰原材料、組件與系統、科技、基礎設施。投資組合主題分佈︰交通效益 15%、自動化科技 13%、汽車驅動系統 72%,不集中任何一間電動車廠。基金規模: 150億美元,持股數目:42。年初至今,基金暫時受壓,有興趣的朋友可留意。

2022年7月4日星期一

聚焦東協經濟重啟後機遇

最近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四個東協成員國,在取消疫情期間的嚴格入境管制措施後,旅遊業已開始復甦,使其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增速快過通脹。東南亞國家的產出強勁、出口穩步成長,同時受惠於棕櫚油、橡膠、煤炭等,食品、燃料和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製造商將生產鏈移出中國,東南亞國家經濟受惠。雖然俄烏戰爭及其主要貿易夥伴中國防疫封鎖,拖累復甦步調,但不防考慮提早部署投資東協市場。


為什麼投資東協市場呢?

1. 把握當地消費及技術升級的投資機遇︰東南亞經濟體系受惠於其人口紅利及由此產生的供應鏈遷移趨勢,另外亦有望受惠於一系列的消費升級及技術升級。數碼金融服務等新興產品及服務在東南亞地區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由於智能手機滲透率高,有望為這些產品及服務的強勁增長帶來支持。


2. 投資於受惠商品需求上升的領域︰美國、歐盟及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系經已訂立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在未來50年內,環球各國將朝著碳中和的目標邁進,這或會推動商品需求顯著增長,而東協正是擁有這些商品的國家。例如,印尼的鎳及錫儲量分別位居環球第一及第二。這些金屬是生產發電機、電線、電池及汽車等可再生能源基建的關鍵材料。


今日為大家帶來霸菱大東協基金,主要透過投資於東協公司的一個多元化投資組合,可包括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越南。 霸菱為一家管理3,716億美元資產的環球投資管理公司。本基金在各個經濟週期中均表現穩健,並擁有強勁的中長線往績表現, 而且於晨星綜合評級中獲得五星評級。2021年上升12.46%。

2022年6月6日星期一

能源轉型刻不容緩

俄烏目前發生的衝突,令石油及天然氣價格上升,電力價格也顯著攀升。再生能源 (例如住宅太陽能) 及電動車於成本上將變得更具競爭力,令不少投資者留意能源轉型的投資機遇。


為什麼能源轉型主題值得投資呢?

1. 各國思考對傳統能源依賴性問題︰歐盟61%的能源由第三國進口,石油產品佔三分之二,其後為27%的天然氣,而俄羅斯是是單一最大供應國,如2019年,27%的進口石油來自俄羅斯。歐洲透過俄羅斯管道接收近40%的天然氣供應,多條管道途徑烏克蘭境內。

為了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過度依賴, 歐盟提出R「EPowerEU」之行動計畫, 實現更加務實、安全與永續之能源供應,歐盟在2022年底前將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減少至目前 2/3。盼於2030年前及早擺脫對俄國化石燃料之依賴。另於5月30日歐盟同意禁止逾 2/3 俄羅斯石油進口。

德國2035將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將陸上風能和太陽能設施的年增量提高兩倍左右。 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將增加一倍以上。

2. 電力和能源需求增加,能源轉型刻不容緩︰到了2050年,全球人口數目將達97億, 令能源需求增加,電力的消耗量將翻一倍。如繼續使用傳統能源,碳排放將急增,促成急劇氣候變化。為實現《巴黎協定》全球氣溫升幅目標,各國迫切需要節能解決方案,預測於2020-2050年間增加能源轉型投資額為115萬億美元。

3. 可再生能源的消費增長率:屬於所有能源項目中增長最快的一項(每年增長7.1%)。佔了全球能源增長率的一半。全球能源市場從今日的4%至2040年預估的15% 。


為什麼投資法巴能源轉型基金?

此基金投資範疇涵蓋全球間專門從事環球能源系統方案的公司︰可再生能源生產、能源科技、效益及物料、能源基礎建設及運輸。基金由Ulrik Fugmann和Edward Lees共同管理。二人自2001年起合作至今,在能源、物料、農業及工業市場的投資和管理業務方面均具豐富經驗。基金於2020年基金上升了188.38%。


個股例子︰

1. Plug power︰美國電力設備製造公司,生產氫燃料電池可替代傳統電池, 裝置於由電力驅動的設備和汽車。

2. Sunnova︰家用太陽能板/電池儲能服務供應商,提供太陽能屋頂系統的融資、安裝及技術服務解決方案。

2022年5月11日星期三

逆市上升的投資機遇

受到通脹數據、加息等因素影響,美股下跌。美股急瀉,帶動港股同樣大跌。究竟現在什麼板塊能逆市上升或抗跌力強呢? 全球上市基建為其中一個逆市上掦的板塊,包括通訊 (發射塔及數據中心)、公用事業 ( 電力、燃氣、水利及廢物處理)、交通運輸 ( 公路、機場及鐵路)、能源 ( 石油及可燃氣管道及儲存)等。


投資全球上市基建的優勢

1.波幅較低︰全球上市基建的回報較高,風險較低。長線而言,於全球股市上升時,全球上市基建佔增長超過75 %,但在跌市時佔下跌的大約50%。

2. 固定收益︰基建投資每年帶來穩定的3-4%收益。部分企業可能會削減股息,但盈利的抗跌能力應勝過大市。資產負債狀況一般不俗,而且債務期限較長。

3. 受惠結構性增長因素︰減碳發電、紓緩城市交通擠塞、確保獲得低成本的能源、通訊流動性。

今日為大家介紹首源全球上市基建基金。此基金旨在帶來抗通脹收入及強勁的資本增長的基建證券組成的。

1.通脹上升順風之選︰組合內超過 70% 的企業能轉嫁通脹風險,一般通脹高於 4 %,基建類投資能提供優於大市 8 %的回報。

2.投資偏重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氣基建 (~ 60%)︰能受惠全球淨零排放的進程及美國基建計劃 ;多國政府已經陸續開放交通出入境通道,而且開始豁免 / 縮短隔離要求, 高配運輸基建擁有進一步反彈空間。

3. 每半年派息︰過去 12 個月實際派息率 2.8% 。年初至今增長了1.35%。



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

港股可買入了嗎?

恆指經歷了坐過山車的三月,現時恆指未見突破,於21,000點至22,000點來回。那港股值得買入了嗎? 現時市場最主要有三個擔憂,拖累大市。

1. 俄烏戰爭原材料價格高企可能拖累企業盈利︰現時所見,部分企業公佈本年盈利預測時因成本上升較為保守,股票價格可能在業績公佈期時下跌。但參考歷史2014年2月20日至3月26日的克里米亞戰爭︰MSCI 世界指數1年後上升8.93%。標普 500 指數1年後上升16.45%。


2. 美國按計劃落實《外國公司問責法》,多個中概股股價下跌。其他2024年才開始第一輪退市操作,即時中概股於美國退市不影響本身企業價值,同時可來香港上市。


3. 環球加息︰英國、美國等國家加息,市場憂慮加息對股市造成壓力。但相反中國減息,去年12月,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由3.85%下調至 3.80%。本年1月,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10個基點、分別下調1年期和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0個基點和5個基點。

全年走勢關鍵因素在於中國支持經濟力度

1. 救房地產政策已不斷推出,力度還必需加强。現時房企向銀行借錢併購貸款不計入三條紅綫。市民買樓︰降低房貸利率,加快審批,但效果慢,信心未回暖。房企發債︰銀行代表房企發債券,房企用資產作抵押品。

2. 市場擔憂,中央各部門積極回應︰如中概股被退市,國務院表示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良好溝通,並取得積極進展。

3. 全國GDP增長目標設在5.5%左右,意味更多支持政策需要出台。

此刻,如何配置中國? 

1. 悲觀情緒未必代表中國市場中長期難以修復。回顧中國市場過去周期︰中國去杠桿及中美貿易戰期間 (2018年1月26日至2018年9月30日) 下跌33%。之後兩年上升91%。

2. 值得中長線吸納:有中長期潛力高、優質實業型及高端技術型的公司。


2022年3月21日星期一

尋找投資中國的最佳時機

恆生指數最近一星期像坐過山車一樣上落一千多點,令不少投資者膽戰心驚。市場波動離不開大家擔心烏克蘭危機會對經濟、股市帶來不利的影響、疫情在中國再出現較嚴重的傳播等因素。不少分析指上星期20%以上的跌幅已反映這些負面因素了。現時中港股票估值相當吸引,如果大家不介意中間的短期波動,現時為買入中港股票或中國基金的好時機。


為什麼中國市場值得投資︰

1. 每一次市場恐慌是逢低買入的時機,如2011年經濟「硬著陸」︰2011/10/07-2015/05/01 恆生指數上升了59%; 2015年中國熔斷︰ 2016/02/12-2018/01/26 恆生指數上升了81%。

2. 中國政策降息壓低借貸成本,向金融系統補充流動性,以支持經濟發展。

3. 中國正力爭移向價值鏈上游︰2019年中國接獲最多專利申請1,400,000。

4. 電動車發展的投資機遇︰生產設備製造商可以提供更理想的風險回報比率。如宏發科技︰國內繼電器行業位列第一的繼電器生產商; 匯川技術︰電動車控制器製造商。

5. 巨大市場為優秀企業提供大量機會,如啤酒、乳業、家電及運動服飾等受惠消費升級大趨勢的企業。

今日為大家介紹首域盈信中國增長基金。

1.全方位投資中國策略︰投資A股最高可達100%,配置在岸離岸市場皆暢通無阻。

2. 靈活游走於新舊經濟「由下而上」精選優質企業,致力發掘新舊經濟互補機遇。高配於工業,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受惠「碳中和」的企業。

3. 基金經理經驗豐富回報理想︰基金由劉國傑先生主理,表現卓越獲得晨星5星評級。自1999年8月17日成立以來,截至2021年12月底錄得達 22.8倍的累積回報,大幅跑贏指標 (MSCI 中國同期僅錄得5.4倍) 的回報。

2022年3月16日星期三

港股現在很值得以中線為目標的吸納水平

港股現在處於很值得作出以中線為目標的吸納水平!過去一個月,港股像吃了瀉藥一般,不但錄得大幅的急跌、而且跌幅要比全球其他股市的跌幅多近兩倍!在過去一個月,香港恒生指數由 24,400 點急瀉至今日的 18,145 點,下跌幅度達 24%。現時,港股已跌穿過去五年內的低位、亦已十分接近過去十年內的低位 (分別是 2012 年的 18,056 點和 2016 年的18,278 點)。除此以外,港股的估值亦已跌至十分低殘的水平,現時的歷史市盈率只有 6.5 倍!

當然,「跌得多」不代表一定抵買,但觀乎近日幾個主要令港股急跌的因素,我們認為並 非「完全真實致命」,當中有些更是「有過度悲觀/恐慌之嫌」。 所以,我們認為在如此低殘的水平下,如果大家有持貨的能力 (最少有持貨12-24 個月的打算)、亦不介意中間的短期波動、甚至是再下跌的話,現時確實是一個良好的機會作出買入港股/港股基金!


至於近日幾個主要令港股急跌的因素︰

一、市場擔心中國會因支持俄羅斯而最終亦被美歐作出嚴厲的制裁。對於這方面,我們對政府充滿信心,相信政府不會作出這些「愚蠢」的行為、以不惜一切向俄羅斯作出支持 (因為政府根本沒有合理性要這樣做、而這樣做亦不符合我國的利益)。 而過去政府的言論,亦很明顯說明我國希望俄羅斯和烏克蘭透過和談、而非以軍事解決 今次俄烏之間的紛爭。所以,如果市場因為擔心中國會因支持俄羅斯而最終亦被美歐作出嚴厲的制裁的話,我們認為這擔心有點多餘,或太看重我們和俄羅斯的關係了!

二、市場擔心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被美國監管機構強制除牌的風險。不過,我們認為這不應該成為觸發股市在近日出現大跌的合理原因!因為這「除牌」的風險,早在上年已存在、而市場亦已一早很清楚地得知相關的風險。還有,這些 中概股不是今天就要被除牌,因美國相關法規暫時有三年的「寬限期」,即這些中概股即使不能滿足美國的審計要求,仍很大機會可維持在美國上市至 2024 年。最後,這些中概股未能在美國上市並不等於「世界末日」。首先,這些中概股不少已經安排在港作第二上市、或正準備申請在港作第二上市。所以,即使在美國被除牌,也不會影響它們股票的正常交易!其次,即使在美國被除牌,是不會影響它們的日常運作、更不會影響它們的收入和盈利前景的!

三、市場擔心烏克蘭危機會對經濟、以至股市帶來不利的影響。對於這方面,我們絕對認同,烏克蘭危機一定會對經濟、以至股市產生負面的影響。問題只在於,近日港股的下跌幅度,遠遠比美歐股市的下跌幅度多得多 (在過去一個月,港股跌了 24%、但美股只跌了 5%、歐股亦只跌了 10%)。難度烏克蘭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遠遠多於對美國 或歐洲的影響?而且,即使有負面影響,近日 20%以上的跌幅都應該對這負面影響有足夠的反映了吧!

四、市場擔心疫情在中國再次出現較嚴重的傳播。事實上,這絕對是對港股一個「實在」的 負面因素。因疫情在中國再次出現較嚴重的傳播,會令政府不得不再次實施較嚴厲的防疫政策,如再次對部分城市實施較嚴厲的封鎖,這將再次對製造業和消費業帶來打擊。 雖然我們無法得知政府能不能再次成功將疫情壓下去,但現時股市已跌至近十年低位、已比 2020 年 3 月份的「疫情底」還要低近 15%!應該已對這負面因素有足夠的反映了 吧!

除此以外,我們亦相信政府在今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上會作出放寬,以支持經濟不再錄得較嚴重的失速。事實上,部分數據已反映政府在這方面已開始給經濟給力!年初至今,銀行新增貸款和社會信貸規模都錄得明確的增長,固定投資亦再次回歸雙位數的按年增長。雖然這些因素不足以刺激股市出現大升,但至少可保住經濟面,不至於令經濟出現太差的表現 (甚至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市場游資增加,輕度有利於股市)。

2022年3月8日星期二

預期加息時間遲、速度快,股市不如以往上升

上星期三鮑威爾表示支持聯儲局在今個月加息0.25%,而非早前市場所預期的0.5%。

在通脹壓力未見有出現放緩的情況下,聯儲局即使在3月份不加息0.5%,亦不等於會放慢全年的加息步伐 ,全年的加息幅度仍很可能維持在五至六次之間。


因為年初至今,在烏克蘭危機的影響下,由於擔心戰事或制裁的影響,市場擔心不少商品的供應將出現受阻,令它們的價格在近日出現大幅急升的情況。若以商品三大分類指數計,年初至今能源價格(白色)升54%,金屬價格(紅色)升16%、農產品價格(黃色)升17%。

本來,在加息週期下,股市錄得上升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雖然在聯儲局加息下,債息會被拉升, 而債息上升會對股市估值造成壓力,令股市出現下調壓力。但由於在過去經濟好,聯儲局才會加息,所以經濟好不但可抵銷了聯儲局加息令債息上升,因而令股市估值受壓這負面因素、甚至可拉動股市持續向上。所以,加息週期下股市上升,並非因為股市受惠於加息, 而是在加息期間,經濟同時出現好轉,才令股市可以錄得上升!


今次聯儲局啟動加息的時間又遲 (落後於經濟復甦的步伐),而預期加息速度又快!所以,可能未必可以同樣發生在加息週期下出現股市上升的情況。

今次聯儲局加息背後的經濟狀況和過去很不同,令股市因加息而出現受壓的機會大增 (至於在加息初期)!另一個不同之處,當然是和股市的估值偏高、 甚至不合理地高有關。

2022年2月24日星期四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股市會大跌嗎?

其實近似的緊張局勢,在2014年亦發生過。在2014年,美英歐等均大聲指控俄羅斯從烏克蘭搶走了本來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 。2014年,克里米亞作出公投同意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並加入俄羅斯。及後,美歐向俄羅斯作出制裁,包括凍結部分俄羅斯官員和公司在美歐的資產、對部分俄羅斯銀行和能源企業作出制裁,如禁止買賣由部分俄羅斯銀行發行的債券、禁止向部分俄羅斯銀行提供貸款、禁止部分和俄羅斯石油企業的石油和頁岩氣的勘探合作等。



受被制裁的影響、再加上石油價格出現大跌,俄羅斯經濟、股市和匯價在當年均經歷巨大重挫︰

1. 經濟在整個2015年都錄得倒退;

2. 出口持續在2014年至2016年都錄得倒退(當然不少是受到油價大跌所影響);

3. 盧布貶值的幅度最高達60%;

4. 股市︰雖然俄羅斯當地股指未見出現太大的跌幅,但若以美元計回報,俄羅斯股市的下跌幅度最多達60%。

但若以美歐股市、甚至是港股計,當年出現的影響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股市表現 (俄羅斯在2014年3月份吞併克里米亞)。


股市下跌最大原因︰

在烏克蘭緊張局勢出現前,美股已一早出現下跌的情況,而原因亦很明顯,是受到高通脹影響下,市場擔心聯儲局被迫要進一步加快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令國債息率出現明顯的上升、令股市的估值受壓 。所以跌幅最大的,是那些估值較高、甚至還未有確實盈利的行業和公司,而不少科技公司正屬高估值、甚至未有盈利。

因此,有沒有出現烏克蘭緊張局勢,股市都已出現下跌!烏克蘭緊張局勢並不是觸發跌市的主因、頂多只是加速和加大跌勢的因素!

而關於聯儲局加快收緊貨幣政策和美國國債息率上升對股市的影響,相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還會持續對股市帶來進一步的下跌壓力。




2022年2月21日星期一

把握中國健康護理行業蓬勃發展的機遇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投資者除了關注身體健康之外,對健康護理行業關注亦與日俱增。於投資健康護理行業方面,大部分投資者選擇耳熟能詳的歐美市場,反而鮮有考慮中國的。今日為大家分析具有龐大潛力的中國健康護理行業。


中國健康護理行業概覽︰

市值達人民幣6.8萬億元;僅次於銀行的第二大A股板塊;複合年增長率:15-20% (2015-2018);中國內地擁有逾370間上市的健康護理公司,香港擁有逾170間上市健康護理公司;中國健康護理行業長線表現優於大市。

為何現在是中國健康護理行業的時機?

1. 人口老化推動健康護理需求上漲︰55歲及以上群組佔健康開支總額的一半以上。

2. 醫療保健開支強勁增長– 由財富增長支持︰醫療保健開支佔GDP比重(%)︰5.15%。

3. 政府政策支持 -「健康中國2030」及「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中國政府對基礎研究的經費投入佔研發經費總投入的比重將超過8%。

4. 與環球同儕相比具有競爭優勢︰2021 盈利增長︰中國健康護理行業為40%。美國健康護理行業為18%。


市場鮮有的景順中國健康護理基金,把握中國健康護理行業蓬勃發展的機遇。

1. 中國投資先驅︰景順於中國成立首間中美合營資產管理公司。經驗豐富,30年中國市場投資經驗。17年中國在岸市場營運經驗。資深投資領袖平均擁有25年年資。

2. 聚焦可受惠於關鍵主題的子行業︰醫療設備、創新藥生產商、合同研發組織(CRO) 及合同研發生產組織(CDMO)、疫苗生產商。

3. 全面覆蓋中國A及H股市場︰基金為市面上少有投資於中國健康護理行業的基金, 並可投資於A股及H股市場,真實反映中國健康護理的投資領域。

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

中國放鬆銀根,有利於股市

在上年第四季,中國政府以較寬鬆的政策,去支撐經濟增長。現在數據反映貨幣政策變得寬鬆,只是進一步引證政府的政策轉向而已。


銀行新增貸款額︰1月份錄得39,800億人民幣,是上年12月份11,300億人民幣的3.5倍。當然,傳統 上1月份的新增貸款額是特別高,所以應該用按年比較,而按年比較升11%。社會融資規模︰1月份錄得61,700億人民幣,是上年12月份23,600億人民幣的2.6倍。同樣地,傳統上1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亦是特別高,所以同樣應該用按年比較,而按年比較升19%。


銀行新增貸款額︰在2021年,不少月份都見新增貸款出現按年倒退的情況,反映當時政策正在收緊貨幣供應;而今年,預期政策將出現明顯的轉寬。社會融資規模︰在上年第四季度開始,按年比較已出現由跌轉升的情況。

預期至少在今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將維持持續放寬。如進一步降準 (讓銀行有更多資金作新貸款)、 降息 (降低企業的借貸成本、增加企業的盈利空間) ,這將有利於股市,因更多的貨幣供應將或多或少令流入股市的資金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