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星期日

健康護理行業在跌市中防守性高

南非新變異株Omicron上星期五突襲全球至少 5 國,引發美股大跌,道瓊盤中一度暴跌逾 1,000 點,最終下跌逾 900 點。航空郵輪股、零售股暴跌,油價自9月底來,跌破70美元。市場對主要央行升息預期迅速降溫,資金奔向日圓、美債等避險資產。相反逆市上揚的股票有健康護理股票,特別是疫苗股,例如Moderna 於上星期五上升了超過20%。數據顯示MSCI世界健康護理指數的下跌防禦比率,平均為MSCI世界指數的51%,可見健康護理行業在跌市中防守性較高。除了防守性較高,投資健康護理行業還有以下原因。


為什麼投資在健康護理行業?

1. 創新科技:生物科技創新速度加快以應對迫切的醫療需要。例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已於2,000年完成,基因測序應用於包括靶向癌症治療,產前篩查以及罕見遺傳疾病的治療,該計劃耗時13年,所用成本超過30億美元。基因測序技術近年迅速發展,現時每一組基因排序成本降至1,000美元以下。

2. 人口結構:全球人均壽命延長,人口老化,健康護理支出增加。健康護理計劃65歲以下成人人均開支為$6,125美元,65歲以上成人增至會$18,424美元,為前者的三倍。

3. 全球化:生活水準提高帶動全球健康護理開支上升,如美國人均醫療保費支出平均每年8,000美元。

4. 分散投資及防守性:根據往績,該行業與大市的相關性一直處於較低水準以及在整體市場下跌時防守性較佳。如2/2020 - 3/2020,MSCI世界指數下跌23.53%,MSCI世界健康護理指數下跌13.88%。

今日為大家介紹駿利亨德森環球生命科技基金,過去一年上升21.80%,投資於解決龐大醫療需求或提升醫療體系效率的公司,旨在建構涵蓋行業內各個子類別(製藥、生物科技、健康護理服務和醫療器材)的均衡投資組合。以下為基金團隊選股的方法。

1. 獨有的基本面研究,通過以下方法物色投資機會:醫生訪問、醫療會議、科學文獻、與業界接觸、管理層會議、客戶問卷調查、專有數據庫。另外透過財務模型︰模擬成分、收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財務相關報表、估值工具來挑選股票。比起一般散戶只透過消息、新聞來選股更專業及可靠。

2. 嚴謹的投資程式︰分散投資於各行業、地區及不同市值。組合建構︰持股量70 –100。投資組合中有85%-90%的股票屬「買入」或「強烈買入」評級。非美國持股量占20% – 40%。分散投資於不同分類行業及市值︰25% – 40%製藥、25% – 40%生物科技、15% –30%裝置及醫療科技、10% –20%健康護理服務。



3. 建構價值風險框架︰評估在預期內任何最極端情況下所引發的下行風險。限制持倉規模,以致最壞情況對投資組合的影響不超過100個基點。例如若最壞情況是股價下跌50%,持倉規模將不會超過2%。

4. 可能出售股票的原因:股價升幅反映駿利亨德森估計的股票內在價值; 公司或行業基本面因素改變或基金經理認為具競爭力的優勢已惡化; 投資組合出現新理念,而基金經理認為這可帶來更佳的風險/回報機會; 持倉規模超出「價值風險」參數。

2021年11月12日星期五

表現亮麗的歐洲為投資的另一選擇

較早前提及歐洲成為年初至今最好表現的主要市場之一︰MSCI 歐洲指數年初至今上升14%。有關利好歐洲市場的基本因素,可參考以前的文章。歐洲市場較少香港人留意,今日為大家帶來另一隻表現出色的木星歐洲增長基金,年初至今上升27%,跑贏MSCI 歐洲指數。



1. 歐洲是全球主要經濟地區之一,雲集眾多世界級的龍頭公司及中小型專門企業。木星歐洲增長基金投資的公司源於歐洲,但業務足跡卻偏佈全球,他們的長期財富並非依賴於歐洲的經濟增長。

2. 聚焦增長的優質企業︰歐洲增長基金尋找市場門檻高、具有可持續競爭優勢以及行業經濟特性吸引的公司。這些公司會把長期複合增長的資本再投資於業務之上,獲取高的回報率,有助帶動業務價值增長,為投資者締造吸引的長遠增長。

3. 歐洲增長基金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因素融入到投資組合的篩選。


4. 木星歐洲增長基金投資主題多元化︰持續人口老化、人口增長、自動化、環境、消費者行為、數碼化等等。投資團隊觀察到疫情大幅加快轉型至網上銷售,可能會加快部分長期結構性增長趨勢。例如,在家工作的安排顯然推動網上銀行服務增長。例如︰Adidas在應用數碼科技改善業務營運及銷售方面領先市場,由與實體零售夥伴合作轉而投資於自己的商店、網站及應用程式,鞏固對其競爭對手的優勢。又例如︰政府亦投資於綠色經濟以作為刺激經濟活動,而領先市場的公司將會加速推行數碼化及自動化業務流程的計劃。


2021年11月3日星期三

科技企業好業績,不能蓋過市場上的隱憂

美國企業業績優於市場預期,帶動美股、以至全球股市在上星期繼續錄得上升。


在標普 500 指數中已公佈第三季度業績的企業約當中的 150 間,盈利優於市場預期的比率為82%,大大高於歷史平均的 66%。

繼美國銀行業後 ,美國一眾科技企業亦普遍交出不錯的成績表,除了上星期四公佈業績的蘋果和亞馬遜外。

但好的業績相信不能完全蓋過市場上仍存在著的隱憂。市場上仍存在的隱憂包括經濟增長出現明顯放緩 ︰ 不管是中國或是美國 ,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都出現大幅的放慢。通脹壓力持續高企 ︰ 將持續對經濟、企業盈利、以至央行政策造成壓力。

從蘋果和亞馬遜的業績以至從其他公司的業績所反映,以下的負面因素將會對企業盈利造成持續、甚至更大的影響。原材料供應緊張,令生產受到制約有生意都未必做得到如蘋果聲稱受原材料供應短缺所影響 ,對蘋果產生約 60 億美元的影響;美國兩大車廠通用和福特,都因為晶片短缺而令過去一季的生產數量受到嚴重的影響。成本上升令毛利受壓,如亞馬遜預計在未來一季,受疫情影響而增加的開支將達數十億美元,可能佔去亞馬遜一半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