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關於恒大的最新消息包括市場傳出恒大於23日到期付息的一隻中國境內債券,恒大已通過「場外方式」協商解決。但市場傳出恒大於23日到期付息的另一隻海外債券,投資者並未有如期收到恒大需要支付的 8,350萬美元利息 (目前,恒大正進入30天的寬限期,如果寬限期過後仍未支付該筆利息,將正式觸發債務違約)。其實,市場有此傳言 (未能如期還息) 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早在9月初,市場已傳出恒大已通知兩間銀行,要暫停支付於本月21日到期的貸款利息。
上星期,關於恒大的最新消息包括中央可能將恒大分拆為三個獨立個體,並由國企入主重組債務。報道指,中央會參考海航重組債務的做法,派員進駐取代現有管理層,之後重整架構,並出售資產套現。
恒大已無力自救,只能等待政府的安排。相信政府會介入恒大,以避免恒大的倒下會讓負面因素,沒有秩序地波及不同行業、金融市場和整個經濟。政府 (或以國有企業) 透過入主恒大,以保障恒大可繼續運作。先保障買入恒大樓盤的買家最終可收到樓 (以避免波及整個樓市、以及引發社會動盪) 。及後才處理買入恒大理財產品的投資者 (同樣地,避免引發社會動盪)。但預料公司股東、境內和境外債券持有人將要蒙受較大/巨大的損失 (因中國政府不可能為投資者的虧損包底)。
恒大即使倒下都不會令中國出現雷曼2.0。即使恒大真的倒下,都不會令中國出現像美國2008年般的金融海嘯,這不是說中國的金融系統比美國的穩定,只是因為恒大倒下所涉及的金額遠遠少於2008年美國樓市泡沫爆破所帶來對市場的震撼。
恒大的欠債是2萬億人民幣,但當時美國樓市的總值超過20萬億美元。而且,由於美國當時將不少房貸打包成金融產品、甚至是被界定為風險十分低的金融產品(部分產品甚至被評為AAA)。美國、以至全球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投資公司等都對這些產品作出大量的投資、甚至是作出大量的槓桿投資,令爆破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出現滾雪球效應、令問題越滾越大但由於恒大一向被視為高負債、高風險,所以它的股票/債務一向被投資市場視為高風險,根本不會出現高槓桿投資的可能,相信亦不會有金融機構對恒大作出十分高比例的投資!